汤敏: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实现机会均等的发展
- 编辑:5moban.com - 18且从GDP增速看,河北省并无优势,比北京稍高,远低于天津。
4.成本居高不下、资金紧张,提高经济效益难度大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,虽然钢铁企业纷纷采取了调整产品结构、对标挖潜、节能降耗、扩大非钢产业收入等降本增效措施,但由于产能过剩严重,产业集中度低,钢材价格同比大幅下降、后期也难以大幅提高,加上矿产商处于垄断地位,致使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难度越来越大。③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,尽快将建筑安装、金融保险等行业列入营改增范围。
希望国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,督促各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。3.产业集中度低,同质化竞争激烈,价格难以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,地方钢铁企业快速增加,致使钢铁行业的集中度逐年下降,2013年前5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为25.4%,前10家企业占比为39.4%,继续呈下降态势,与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前10家占比60%的目标有较大差距。二、后期行业运行形势分析1.钢材需求增长缓慢,钢铁生产仍将小幅增长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基本保持平稳,但面临下行压力,后期钢材需求虽然会有所增长,但增幅不会太大。4.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超过八成为民间投资一季度,钢铁工业(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)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,同比下降3.34%,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16亿元,同比增长6.65%。3月份库存有所下降,到3月末,钢材社会库存为1941万吨,比年初仍增长43.65%。
②在推进资源、能源价格改革过程中,及时清理和减免各种基金和收费项目,对钢铁企业利用余压、余热发电免交重大水利建设基金和可再生能源基金。进口铁矿石22201万吨,同比增加3601万吨,增长19.4%。同上月相比,生产、新订单、新出口订单、采购量、原材料库存、产成品库存、进口、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升。
今年以来,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、温和复苏的发展势头,对我国出口产生利好影响,后期出口有望企稳回升。积压订单、购进价格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回落,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回落最大,幅度为3.3个百分点。从3月份PMI主要分项指数来看,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所提高:小企业生产经营趋好,经济内生动力有所增强。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大幅度回落,预示企业对市场仍然偏于谨慎,去库存活动预计仍将持续。
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.1%,比上月上升1.9个百分点。3月份PMI指数回升偏弱,尤其是新订单指数回升力度明显不足,新订单指数低于去年同期1.7个百分点,购进价格指数今年以来持续下降。
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和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,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。其中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较大幅度提高,预示未来外贸形势趋好。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,但仍然预示未来经济增长趋稳。这些情况反映出需求偏弱。
生产形势趋稳,结构改善。综合前三个月的PMI指数表现来看,1、2月份回落,3月份有所回升,生产、新订单等主要指数均在50%以上,数据波动也在正常范围之内,显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,但下行压力不容忽视。3月生产指数为52.7%,比上月上升0.1个百分点。外部环境较好,有利于出口稳中趋升。
宏观调控应着眼降低成本、激发活力,把更多精力放在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上。此外,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2.7%,比上月回升了0.9个百分点。
从企业规模来看,大型企业、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生产指数均高于50%,分别为54%、50.4%和50.7%综合前三个月的PMI指数表现来看,数据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,显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,但下行压力不容忽视。
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%,分别为48.9%和47.5%。从企业规模来看,大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%,为51.9%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,改善了小企业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,激发了投资热情。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和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,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。采购量指数、进口指数、原材料库存指数均有明显回升,说明进入3月份以来,企业原材料备货较为积极,开工率趋于上升。小企业PMI指数最近两月连续回升。
3月生产指数为52.7%,比上月上升0.1个百分点。从企业规模来看,大型企业、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生产指数均高于50%,分别为54%、50.4%和50.7%。
从企业角度来看,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,主要受订单不足、劳动力成本上涨、资金紧张三大问题困扰。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大幅度回落,预示企业对市场仍然偏于谨慎,去库存活动预计仍将持续。
宏观调控应着眼降低成本、激发活力,把更多精力放在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上3月份PMI略升,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回落。积压订单、购进价格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回落,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回落最大,幅度为3.3个百分点。
此外,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2.7%,比上月回升了0.9个百分点。从企业规模来看,大、中、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高于50%,指数在61%63.6%之间。在受调查的企业中,有31.8%的企业反映新接出口订单较上月上升,该比重为2013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。从3月份PMI主要分项指数来看,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所提高:小企业生产经营趋好,经济内生动力有所增强。
从企业规模来看,大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50%,为50.9%。这些情况反映出需求偏弱。
3月份,新出口订单指数扭转连续3个月下降的趋势,回升1.9个百分点,达到50.1%,重回50%临界值以上。综合前三个月的PMI指数表现来看,1、2月份回落,3月份有所回升,生产、新订单等主要指数均在50%以上,数据波动也在正常范围之内,显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,但下行压力不容忽视。
其中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较大幅度提高,预示未来外贸形势趋好。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,但仍然预示未来经济增长趋稳。
其中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。新订单指数为50.6%,比上月上升0.1个百分点。今年以来,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、温和复苏的发展势头,对我国出口产生利好影响,后期出口有望企稳回升。宏观调控应着眼降低成本、激发活力,把更多精力放在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上。
生产指数自去年12月份以来持续下降,3月份稳中略升,为52.7%,较上月上升0.1个百分点。同上月相比,生产、新订单、新出口订单、采购量、原材料库存、产成品库存、进口、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升。
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%,分别为47.5%和49.1%。外部环境较好,有利于出口稳中趋升。
3月份PMI指数回升偏弱,尤其是新订单指数回升力度明显不足,新订单指数低于去年同期1.7个百分点,购进价格指数今年以来持续下降。生产形势趋稳,结构改善。